京剧艺术家吕昕 为人民群众唱好戏 锲而不舍传承国粹
“人民群众是让京剧事业发展传承的‘天’,我就是要在这个‘天’底下唱好戏。就我而言,京剧艺术不仅仅是作为国粹那么简单,我的人生因为京剧的介入而变得与众不同,我的一切都潜移默化地被京剧所影响。”吕昕,这位国家京剧院老旦名家,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京剧的继承发展锲而不舍。
艺术传承业精于勤
常言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艺术包含了唱、念、做、打,角色的分工也十分讲究。
1978年,吕昕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著名老旦艺术家王玉敏先生。天资聪颖的她深知,光是有天赋还不够,想要成为“好角儿”是要吃得苦中苦的。为了掌握唱、念、做、打、的真功夫,哪怕是严寒酷暑也从未懈怠。从喊嗓子到练动作,从背声字表到练发音,从体会京剧历史文化到继承创新,学生时代的吕昕始终将老师的话铭记于心。肯吃四季苦,练得真功夫。在吕昕毕业考试的那出《徐母骂曹》中,她将徐母的正义气节和豪迈演绎得荡气回肠,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作为龚派(龚云甫)老旦传人,吕昕师承老旦名家王玉敏、李金泉,又加上作为关门弟子得到李多奎琴师周文贵大师提携,深得老旦行当中“一口气”唱法之真传;所有唱法以丹田气“提了音儿”演唱,很好的继承了京剧老旦行当中“雌,娇,衰,脆”等演唱特点。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和不懈努力,吕昕从当年初出茅庐的青年演员历练成经验丰富、表演成熟大方的老旦艺术家。每当站在舞台上,她时刻铭记三位恩师的敦敦教诲和京剧背后的深意。
敢于担当奉献社会
吕昕在国家京剧院数十年的演出经历中擅演剧目有《钓金龟》《行路训子》《哭灵》《徐母骂曹》《望儿楼》《遇皇后》《打龙袍》《滑油山》《游六殿》《四郎探母》等老旦传统剧目。教学中,吕昕毫无保留的把这些传统戏传授给学生,以期这些老剧目得到传承。
“做戏先做人。”吕昕把几位恩师都对她说过的话牢记于心。她时刻把观众装在心里,观众们也深爱着这位平易近人,通过戏剧人物向百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家。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倾尽个人之力,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国粹”京剧的发展兴旺做贡献。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西方文化的冲击,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新”与“旧”的认知与取舍中形成对京剧艺术的一种偏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国家给予大力支持,京剧戏迷们发出许多呼吁,但如今愿意学戏的孩子还是少之又少。
吕昕对于传统的执着追求尤为可贵,缘于三位恩师对她的栽培使她常常怀有强烈的使命感,盼望把老师们传授给她的东西毫无保留地表现给观众,并且传给下一代。有人对吕昕的行为不理解,笑她讲课还不收讲课费,真傻!吕昕对此付之一笑,说:“金钱有价,艺术无价。艺术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替‘祖师爷’传道,这是每个演员的义务,当初我的恩师教我时不图回报,那么我对学生也得这样。我要上对得起老师,下对得起后辈。”
为了推广京剧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跟我学》栏目邀请吕昕,请她教唱京剧老旦名段,共教授了《钓金龟》《行路训子》《遇皇后》《打龙袍》四折老旦名剧中的经典唱段,播出后得到海内外戏迷的认可。
继承发展锲而不舍
“一个是丢失的东西越来越多,再一个是很多人都对京剧的误解还是太深,认为是陈旧的东西,不愿意接受。”京剧目前的境况令吕昕十分担忧。
现在很多人对京剧传统剧目了解少,感觉和流行艺术相比既“陈旧”又“俗气”,只是老人们喜欢的东西。殊不知艺术只有好坏与否,并没有新旧之分。艺术所需的是明确的审美定义,以及完备的表现方法,明确了这个标准之后,则无论“新”“老”都可以一视同仁;新老之分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并非艺术水平的评价标准。吕昕认为,“老”的东西不一定全部是落后的,因此既要继承,也要敢于扬弃,让作品经得住人民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认可。
吕昕说,京剧是舞台艺术,想要真正的继承发展,必须回归舞台,回归剧场。演员只有在不断的舞台实践当中,才能逐步完善自己的表演技巧,才能不断进步,逐渐提高整体的舞台表演水平。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京剧艺术风貌,让优秀艺术真正地为民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