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秋季开学时在校园推广集体舞后,教育部又开始推广校园京剧了(见《东江时报》2月22日15版报道《广东中小学试点京剧课》)。谁能告诉我:教育部明年会推广什么?
教育部2月25日强调,这次试点不是全面、全国的大面积推广,而且这是“推广”不是“要求”。当然家长们也知道,教育部门的很多“推广”,学生是必须执行的。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的说法,“这是弘扬民族精神很重要的一项举措”。但弘扬民族精神的方法多了,要不要让小学生学习上古乐曲或背诵屈原的《离骚》?对“京剧进课堂”人们怎么看,笔者问了惠州10名中小学生和几位老师,结果是全部反对且全部觉得莫名其妙。专家还说:“国粹京剧应该从娃娃抓起。”那别的国粹呢?哪些应该、哪些不应该从娃娃抓起?莫非娃娃的脑袋是个国粹消化站?
教育部主管京剧进课堂工作的某司负责人表示,京剧作为国粹入选无可厚非,试点不会扩展到其他戏种。那么凭什么独独是京剧,难道广东学生不能学粤剧、东北学生不能学二人转吗?姜沛民表示,试点过程中大家有什么建议,教育部门都可以听取。但决定推广京剧进课堂前,怎么就没听到教育部门说要听取全国广大家长和师生的意见建议呢?北京话基础上的语言成为普通话还经过了法定程序,为何京剧进课堂就可以如此轻决易断呢?
再联系近期一些啼笑皆非的规定,比如去年北京的“违背生活作息规律的人员不得租房”,以及上海的“民房出租,一间房只能出租给一个家庭或一个自然人居住”等等,不由让人疑惑,这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规定是如何出台的呢?
一位法制局的朋友分析,根本原因是有关城市或其有关部门的领导,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把关制度。某领导说个大意,办事者就会迅速执笔起草以体现其落实旨意的高效;如果这些起草者本身的法律知识欠缺,起草文件后又不给法律工作者过目,而相关领导又不审看或者看了也不懂,那出现上述文件其实很正常。“京剧进课堂”是否也是如此出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