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创作之初我便有一个“非分之想”,希望通过这次《谁共白头吟》的排演对演员在人物体验上有些新的启发。当然,新的启发不是革故鼎新,而是在剧中融入当代思想性,用现代审美结合传统审美去演绎’新的老故事”。
——导演郭蔡雪
《谁共白头吟》
空望眼,唯有离人泪千行
小剧场京剧《谁共白头吟》已于本月13、14日在繁星戏剧村上演,演出结束引得了极大的反响,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业内的好评。
《谁》创作缘起于卓文君的《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一句。在当下物欲横流的大环境里,如何在古人和当代人的爱情里挖掘共性引发与观众的共鸣?是创作团队一直思考探索的。
唯美又压抑是全剧的“气质”
越是悲情的的结局越是要在铺垫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美感,落差大则戏剧性越强。本剧采用京剧传统表演风格,在保留完整的程式化表演的基础上结合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来加强人物内心的体验及人物特点的塑造。“表演上强烈的形式感”是本剧风格的主要创作方向。
对于本次演出的表演形式,导演郭蔡雪提到考虑到小剧场京剧的受众群体,对唱和念的比例进行了一些调整。并大胆尝试了用京剧韵白来完成叙事抒情功能。少说、多表演、能用表演的就少用说、能用说就少用唱、情到深处才纵情吟唱。女主饰演者方开柳的荀派艺术在本剧中展现得淋漓、唯美,四平调“春夏秋冬伴刘郎”等唱段悦耳动听,在行腔、运腔、拖腔的处理上也备受戏迷喜爱。
谈及小剧场京剧导演郭蔡雪表示:京剧,尤其是“小剧场京剧”是物理空间的小,而不是戏剧艺术担当的小。小剧场京剧不是在狭小的空间环境进行简陋的演出,而是用实验、探索、先锋的形式及态度在非传统的舞台上为传统的和潜在新兴的京剧观众进行演出。小剧场的演出场地脱离了镜框舞台,拉进了观、演关系的距离。这样的演出形式对于戏曲演员是特殊的,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演员的表演有新的要求。
戏曲表演能最大化的打破时间、空间的约束,演员在时间与空间里可以自由穿梭,甚至可以通过演员的肢体表演来塑造、体现“万象”。
“小”舞美,大情怀
极简、抽象、唯美是《谁》的舞美设计方向,戏曲以演员的表演为主来讲故事,因此无需太多实物道具来局限具体环境,织锦机与锦缎作为舞美设计的主要元素,即写意又实用,来作为舞台上演员的支点,以及情节上的纽带,辅助配合演员并增强舞台表现力,“素丽、净美”的人物造型,略显诗意的灯光设计 都对此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出戏的雅致是应该点赞的,化出化入,穿越回归,幻觉心迹,意识流等形式运回自如,一幅丈长的绣帐多次被指作道具运用,但每次用来都大不相同,直至最后带香魂远去而终止。
有规律、有思想、有创新、有责任
《谁》是一次尊重京剧艺术创作规律、有思想、有创新、有责任的创作。在全剧的艺术呈现上,充分的利用京剧流派的特点,在保留京剧流派艺术原有精髓的前提下,慎重的进行创作、创新。写意唯美、虚实结合的特性,逢动必舞、逢声必歌的特色,让人物有血有肉,让故事逻辑合理、脉络清晰的充分展现荀派艺术的表演风格做到‘一戏一人’,同时大胆的尝试将程式“化”进人物、故事里,将程式化和人物体验有机的融为一体既不脱离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方式,又要有新颖的创新意识,做到雅俗共赏。 郭导一再强调,京剧,除了经典的传统剧目,还应该有具备当代思想性的新创剧目来开发、吸引新的观众群体。《白头吟》的创作无意去颠覆京剧本体的精髓,更不企图教育引导任何人,只是希望大家能通过《谁共白头吟》这个故事在心里达成一定的共识,即使身处逆境磨难,也不要放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