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北京没有话剧团专用的剧场,而长安大戏院在同行业中,是上演话剧最多的剧场。名剧《日出》、《赛金花》、《茶花女》、《复活》、《秋海棠》等话剧都在这里演出过。著名演员白杨、张瑞芳、舒绣文、李景波、项鲲、谢添等,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从前著名演员,几能挂头牌有号召力的,全都自成班社,很少与其它剧团同台演出。长安大戏院主办多次营业性合作演出,如1943年8月的一个晚场演出的合作戏,就有李多奎的《钓金龟》,肖长华、叶盛兰的《连升三级》,孙毓鲲、侯喜瑞等的《连环套》,尚小云、奚啸伯、姜妙香等合演的《御碑亭》中的折子戏,大轴是谭富英、金少山、张君秋合演的《二进宫》,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
解放后1950年夏季,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在这里欣赏了李少春、叶盛章演的《三岔口》,梅兰芳、刘连荣的《霸王别姬》,长安大戏院获此殊荣,名大增。
新建后长安大剧院的上座率高得惊人,每年都在450场左右,最多的一年有六百多场。“坐收场租”在长安只占20%,其它的都是长安组织人挑戏、挑演员。外省市院团来北京演出最认长安。早年,长安也演话剧,1998年姜文的《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在长安连演10场不衰, 陈佩斯的《托儿》也是从长安走出去的。长安大厅两侧有两个特色小店,跟戏曲相关的东西在这儿几乎都能淘到,包括绝版的《中国京剧艺术人物造型》,中英对照,上下两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