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不变的“人情味儿”长安大戏院情怀
戏藏古今,曲尽人情。作为我国最朴素的休闲文化之一,戏曲文化以丰富的表演形式演绎人情冷暖,深受老百姓欢迎,戏院因之同样成为充满人情味的休闲场所。
始建于1937年的长安大戏院,历经时代沧桑,依然是戏曲名家牵念的、工作团队守望的戏曲舞台,戏迷观众钟情的戏曲家园,而让这一切得以保存的,正是戏院坚守的,从剧目到经营上的浓浓“人情味”。
在京城第一街的长安街上,长安大戏院安静地矗立着,门口一块简约而不失庄重的京剧脸谱,恰是这家历史悠久的大戏院的金字招牌。“戏院坚守传统,一直以弘扬京剧为主的民族传统戏曲,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为使命。”长安大戏院总经理赵洪涛说。
老长安的那些角儿
从1996年重建开业,赵洪涛主持长安大戏院21年,笑称自己是一个看戏园子的人。他觉得,看好戏园子,请得来角儿,留得住观众,能让员工为观众提供可持续的服务,就是他的工作。
从西单路口迁址长安街,这家响当当的戏院老字号仅留下一张简介。“老字号传承的是文化,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继承发展好,不然老百姓不干。”抱着这样的想法,赵洪涛在带着团队扑向市场的同时,也开始收集整理老长安戏院的历史。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学戏曲出身的赵洪涛明白,老长安大戏院(以下简称“老长安”)一路走来,与角儿分不开。于是他决定,用艺术家及其在老长安的演出剧目为主线来串联历史。
这段由京剧名家串联的老长安简史,讲起来,让众多老戏迷心潮澎湃。老长安从建设上既保留着老式戏园的痕迹,又已接近现代剧场的条件,是上世纪30年代新建剧场的典型。1937年2月开业不久就迎来开门红,而这红火正是名角带来的。在这里,奚啸伯主演的《失街亭》、胡菊琴主演的《玉堂春》、大轴金少山主演的《白良关》,都深受观众欢迎,成为京城一景。此后,荀慧生又上演一个月,热闹场面可想而知。
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老长安的黄金岁月。云燕铭、迟世恭、尚小云、叶盛兰、程砚秋等名家先后在这里上演了代表剧目,梅兰芳甚至连续演出10天,把当年的演出活动推向了高潮。1950年夏,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到老长安观看李少春、叶盛章主演的《三岔口》,梅兰芳、刘连荣主演的《霸王别姬》,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在民间剧场看戏,在北京只有老长安有此殊荣。1958年始,老长安归属北京京剧团领导,该团人称五大头牌的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轮流在老长安演出,可以想象当年的盛况。
众多角儿的演出,奠定了老长安在戏院中的领导地位。当时,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吃烤鸭、爬长城,看戏还得来长安。”
好剧目是关键
繁华一梦已过去。新长安大戏院(简称“长安”)将往何处去?长安开业时,赵洪涛也在琢磨,崭新而又有着厚重历史的长安到底该恢复什么?
对于一个剧院来说,好的剧目是发展关键。1996年剧场开业时,北京的舞台演出普遍处于低迷状态,戏曲舞台更是观众寥寥,许多剧场都是惨淡经营。如何立足于京剧,维持戏院的正常生存?经过大量的走访和周密的市场调研,长安最终确定了以晚场旅游演出,以及针对普通百姓的双休日日场传统戏演出作为市场的切入点。
大型神话旅游京剧《白蛇传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了让异域的旅游者能理解、欣赏京剧,《白蛇传奇》包容了京剧艺术的各个行当,但又让观众能看懂。市场认可了这样的做法,截至1997年底,《白蛇传奇》在长安共演出了359场,接待国内及世界各地的观众18万人。许多外国朋友和旅游者通过该剧了解了京剧,长安也渐渐提升了知名度。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长安确定做传统京剧演出,做只能在长安大戏院看到的京剧演出。”赵洪涛说,只有经营、演出一流的剧目才会赢得最多的观众,使长安的牌子越做越响。为此,剧院经理经常带领业务人员跑院团,反复研究、磋商演出剧目,使传统剧目的演出平均上座率达七成以上,许多名家名剧的演出更是爆满。
随着经营的开拓,长安不满足于只演京剧,并不断努力满足不同戏曲爱好者的需要和口味。从1998年开始,长安大戏院有计划地引进了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河北梆子、评剧等许多地方戏优秀剧目。使长安真正成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大舞台,也使其真正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艺术殿堂。
长安戏迷情
对于很多老戏迷来说,长安是一种情结。在剧场大厅,销售礼品纪念品的柜台墙面上,鲜明地写着“长安戏迷情”的字样,这体现的正是长安与戏迷观众的真挚感情。
赵洪涛深知,长安的发展依赖于一个稳定的观众群,而从始至终,他都将长安的观众群锁定在普通老百姓。“首先是稳定老观众,长安虽然有一批老戏迷,但仍要尽力将已有的京剧观众吸引过来。”赵洪涛说。为此,他们定期开展观众调查,了解观众需求,甚至应观众需求调整剧目。从2011年开始,长安每月的第一周周日上午举办戏迷票友联谊活动,让票友登上舞台,并请来名家助阵,很多戏迷票友深受感动,表示“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登上长安大戏院的舞台”。
其次,打造热点吸引新观众。长安根据不同节日,推出特别定制的专场演出。赵洪涛介绍,从2000年开始,在贺岁片的启发下,长安开始推出贺岁京剧专场演出。每年的重阳节、儿童节,也会相继推出老年专场和儿童专场。
“长安走到今天,离不开老百姓长年累月的支持,这让我感觉到浓浓的人情味,因此,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回馈他们。”赵洪涛说。2009年以来,长安每年还会拿出一部分收益,用于举办针对低保户、京剧票友、老年人的公益演出。
有一个故事,赵洪涛一直牢记。几年前,他在经过售票处时遇到了一位给自己母亲买票的中年人。通过交谈,赵洪涛得知这个人是个低保户,惟一的生活来源就是每月1000多块的政府补贴。他为了能让母亲看一场演出,每个月都会省下20元来戏院买张低价票。
“这些戏迷让我们感动。21年来,我们也一直坚持低票价,不管一场演出的票价有多高,都会留出100多张的20元低价票。”赵洪涛说。
更多人情味还来自于长安的团队。长安大戏院宣传企划部经理田佳鑫介绍说,长安的工作人员都是带着感情在做事。“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能背出至少70出京剧的内容概述及人物简介,不仅是服务员,更是讲解员。”田佳鑫说,而那些来戏院的老观众,售票员还会针对其个人喜好建立观众档案,为他们提供贴心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