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戏院前世今生(长安大戏院最翔实的介绍)
原长安大戏院坐落在北京著名的长安大街路南、繁华的西单路口,始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是由当时的北京“道德学会”坛主段某出资兴建的,该院的经理是段的亲戚杨守一。
长安大戏院的建筑形式仿照天津大光明电影院:两层楼,舞台是长圆形,楼上三面围绕戏台,前排是包厢,后边是散座。观众座位全部是“活屉”椅子,全场可容纳近1200名看客,在当时,是西城地区规模仅次于新新戏院的一家新式戏院。
该戏院正式开业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二月二十四日。那天,戏院被打扮得分外漂亮,门前的牌坊满缀着五彩花朵,虽然因为是开幕招待,戏院并不售票,门前仍然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看客云集,一派喜庆。戏院内甬道上一张铺着白色台布的长桌上摆着一盘盘招待客人的食品,楼上楼下悬满了彩幛、贺联,招待们跑前跑后忙不迭地为来宾提供各种服务。
著名戏剧家王瑶卿送的贺联是这样的:
“九州韶乐飘寒月, 一曲清箫凌紫洲。”
马连良先生赠的贺联是一副藏头联:
“长寿星明新乐府, 安天荟萃彩歌人。”
晚上开幕式后,先上一出“跳加官”。这是一种轻松别致的表演,通过前、后、左、右、中的七个造型,以形体和手势表现出如“紫气东来”、“恨蝠(福)来迟”、“三星高照”等吉语的内容,最后是“一团和气”,然后再取“加官条幅”,以图“加官进禄”的吉利。这其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长安大戏院的舞台坐西朝东,这种戏台旧称“白虎台”。据说,开幕演出时出了点差错,于是便有人借机添油加醋,瞎说什么“白虎台不吉利”。到后来时间长了,也并没什么不吉利的事情出现,这种荒诞的说法当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热闹非凡的开幕式,到著名老生言菊朋演出《空城计》时,已时至午夜。这在当时城市交通尚极不发达的北京城,可说是“盛况空前”了。
开业之后,这里曾经是“群星荟萃”,各“路”名家纷纷在此献艺。
北京京剧名角如杨小楼(杨小楼是武生演员,是著名的杨派武生的创始人。杨的武戏具有“寓文于武,武中有文”的特点)、高庆奎(系京剧著名“四大须生”之一)、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郝寿臣、金少山、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叶盛章、叶盛兰均为叶春善之子)、侯喜瑞(侯专工架子花脸。他是北京人,字霭如,是喜连成科班第一届毕业生)、奚啸伯、陆素娟、章遏云、徐东明以及富连成社科班、中华戏校,都在这里演过日戏和夜戏,营业很兴旺。
戏院开张后不久,为了进一步丰富经营“内容”,扩大营业,增加“经济效益”,长安戏院还曾在其楼上设立“长安大餐厅”,供应各种“西式大菜、小吃、点心”,并且“设备雅洁,招待周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各剧团在这里轮流演出,仍叫“长安大戏院”。1950年夏,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长安观看李少春、叶盛章主演的《三岔口》和梅兰芳、刘连荣主演的《霸王别姬》,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在民间剧场看戏。
据说,在十年“文革”中,“长安大戏院”的字号也被列为“封、资、修”,属于应立即“砸烂”、“横扫”之列,只是由于当时某位领导人出面劝止,“长安”之名才幸免于难,得以“长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北京飞速发展的市政建设的需要,加之这座长安街上的“明星”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路程,步入“老年”,各项设施也确实难以适应现代化首都北京对她的要求。砖木结构的长安大戏院已不符合现代化剧场的防火要求,再加上地基下沉,逐渐变成危险建筑。1990年10月,因为要修建地铁西单站,所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长安大戏院易址重建,并对此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由市领导亲自为戏院选址。
1990年底长安大戏院拆迁,1993年新址破土动工。为重建长安大戏院,共有5个单位、244户居民做出贡献,迁离了他们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市政府拨出19000多平方米住房安置拆迁单位和住户,文化局与香港光华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光华长安大厦,经过建设者们的日夜奋战,新长安大戏院终于落成了。
新长安大戏院是一座融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化科学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剧场,位于现代化的光华长安大厦一层,地理位置优越,是举办演出、会议的绝好场地。
长安大戏院剧场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剧场大厅全部采用意大利天然大理石镶嵌,自动扶梯可将观众直接送入二楼观众厅。大厅内设有中国国画廊、民俗工艺品、仿古复制品等旅游商品展卖台,可容纳800个座位的观众厅,采用古朴、典雅、民俗风格的内装饰。剧场一层前区有26张红木条案,130把红木梳背椅,配以长安大戏院特别订制的手绘“婴戏图”高级茶具、餐具及清宫食点,古色古香,传统民族文化韵味十足。二层前区设有38个座位的贵宾级包座。剧场舞台天幕高13米,宽24米,配有60道吊杆,8道可上下移动的灯光吊笼,舞台幕布齐全。台口建筑高度8米,宽15米,进深19.5米,升降伸出式乐池可在大幕前构成面积为6×9米的独立演出舞台。升降乐池15×3.3米。观众厅前区上空还有计算机控制的27个吊点,两道面光,两道耳光,舞台后区有三块升降台,其中一块附有小转台,全部舞台吊杆均采用电动和手动双重控制,灯光音响系统全部采用进口的先进设备,剧场后台有可容纳100人同时化妆用的化妆间。
新长安大戏院的剧场设备和舞台设备在全国剧场中可谓一流,它能够为人们奉献包括京剧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舞台艺术。演出范围广,功能多样,先进良好的设施,可以大大增强节目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过去,老长安大戏院曾与古老的戏曲艺术和老一辈戏曲艺术家们同辉煌共沧桑;今天,新长安大戏院在党、政府和人民及艺术界同仁的关怀支持下,将会有一个更加璀璨的未来,成为名扬四海的艺术殿堂。
1996年中秋,移址重建的长安大戏院再度“面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赵燕侠为同时举行的“长安戏剧文化周”活动剪彩。当前长安大戏院的经营思路是:长安不能没有京剧,要与多种表演形式的民族艺术并存,要面向工薪阶层、面向戏迷、面向青年学生、面向旅游,把长安办成民族艺术家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戏迷和观众钟爱的地方,为弘扬民族艺术、促进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努力。
为了把观众吸引进来,剧场经营者十年来坚持20元的低票价不能少,即使名角主演的全套大戏也保留了30元、50元的低价位不变。如今,长安大戏院几乎天天有戏演,剧场使用率在100%。全国各地的戏曲院团无不以登上长安的舞台为荣。长安大戏院仍将以弘扬民族艺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己任,做出积极的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