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市召开《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对新近发布的《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解读。《若干措施》是继《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18条、《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45条和《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27条等制度设计之后,又一个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提振信心,加快恢复发展的重要政策。
政策信号一:政策措施落地见实效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共分为5大部分共34条。包括:广泛开展助企纾困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网上办事服务水平、着力优化企业开办和经营许可审批、大力支持企业拓展业务加快发展等。深入梳理《若干措施》后不难发现,在当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深刻呼应“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中央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若干措施》对当前恢复社会经济发展传达了三种明确的政策信号,即:政策措施落地出实效、突出“办好一件事”和赋予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昨天的发布会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34条助企纾困措施就是为了落地见效,也必须落地见效。“企之所望,政之所向”,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若干措施》发现,至少在四方面显示出“落地”的制度设计。
走访纾困举措落地
《若干措施》原文:开展全市“防疫情、稳经济、助企纾困”走访服务活动。各级领导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别走访企业。重点加强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等方面政策的宣传解读,帮助企业享受到纾困政策,指导企业复工达产,支持企业新业务、新机构、新项目加快落地。
解读:昨天的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戴颖就全市开展走访活动的效果进行发布。戴颖披露,6月份以来,各部门、各区、各街乡镇领导按照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别,广泛开展走访,市、区两级已走访企业9980家,解决问题诉求5759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等方面加大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企业及时兑现纾困政策,指导协调企业复工达产,支持企业新业务、新机构、新项目加快落地。下半年企业拟开工重大项目41个、投资额200多亿元。
联动服务承诺落地
《若干措施》原文:发挥市、区、街道(乡镇)三级企业服务机制作用。针对企业急难问题和困难行业集中诉求,采取“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等方式,加大协调解决力度。不断提高行业和属地管家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接诉即办”“一诺千金,一抓到底”。
解读:昨天的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戴颖介绍,对于纳入“服务包”的咨询类事项,24小时内予以答复;对于复工复产类诉求,7日内办结。上半年,累计服务企业数量达到1.3万余家。
12345接访企业诉求落地
《若干措施》原文:充分发挥12345企业服务热线作用。建立企业诉求分级分类办理机制,优化12345企业服务热线问题受理、协同办理、结果反馈等流程。
解读:昨天的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戴颖表示,通过“工单直转办理一线”、提高“即问即答”比例等方式,高效办理企业问题和诉求。
1-7月,12345企业服务热线累计受理问题3.45万个,解决率86.38%,满意率92.70%,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复工复产。
全程网办实惠落地
《若干措施》原文:推动全部涉企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加快建设“全程网办、集成联办、跨省通办、移动可办”的数字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导办、引导式办事指南、用户空间个性化服务等应用,广泛提供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政务服务。
解读:昨天的发布会上,相关局委办都对全程网办做出了解读。其中,市税务局为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和享受各类税费优惠政策,通过电子税务局主动甄别、自动推送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减征地方“六税两费”等政策,所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企业“免申即享”、自动减免。1-7月,共推送政策36批1619万户次,累计为78.2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六税两费”近30亿元。
政策信号二:突出“办好一件事”
千头万绪的事项说到底是由一件件具体的民生需求或者企业诉求组成。办好每一件事,才能孕育“善治”的制度集成。《若干措施》在这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和服务意识。
《若干措施》原文:推进涉企服务事项集成办理。
2022年8月底前,在首都之窗网站提供企业开办、企业注销、获得信贷、企业间不动产登记转移、支持科创企业创新发展、跨境贸易、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水电气网协同报装、中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企业破产(强制清算)信息查询、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查询、灵活就业、失业服务等集成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解读:昨天的发布会上,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一件事一次办”的制度集成设计在便利企业快速准入准营方面非常突出。 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设书店为例,由改革前需办理出版物零售单位设立许可、设立出版物出租企业备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4个许可证(备案表)变为仅需办理1个综合许可证,从跑4次变为跑1次,办理时间由25.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申请表单从4份减为1份,申报材料从39份减到最少只需10份。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推行“一业一证”与“证照联办”叠加合并试点改革,企业只需填报一套材料,即可同步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
政策信号三:赋予企业内生动力
昨天的发布会,《若干措施》中的制度设计给人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给企业充分的舞台“容错”,让企业自主决定事项、展示优势,从而赋能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若干措施》原文:优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办理。延长涉企经营许可和从业资格期限。实施歇业备案制度。加大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支持力度。调整市场主体信息公示管理措施。简化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移出手续。拓展企业信用修复渠道。
解读:昨天的发布会上,市发改委表示,要更加便利企业开办经营,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实现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全面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智能化水平。为了让企业能够顺利即时获取注册名称,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名称自主申报服务,实现名称自动精准比对,畅通新兴行业名称申报渠道。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经营范围自主公示试点,比如,经营“铜锅涮肉”“芝麻酱糖饼”等特色餐饮的企业,通过“e窗通”平台“自主公示”栏点选特色经营活动,并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进行公示,即可充分展示个性化产品、推广特色服务和宣传品牌特色。着力提高外资企业开办便利度,推动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员在线身份认证,实现外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昨天的发布会还提到,本市要完善歇业备案制度。3月份,本市出台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截至目前,已为210余家企业办理了歇业备案。《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市场主体歇业期间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不视为违法行为;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可在1%—4%范围内申请降低缴存比例或缓缴,让企业能够“歇歇脚再出发”。
此外,本市还将拓展企业信用修复渠道。对于受疫情影响未按时申报2021年度年报的市场主体,免予相关行政处罚;9月30日前申报的,不予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对于列入异常名录的企业,完成地址变更或年报的,简化异常名录移出手续,受理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移出。在信用中国(北京)网站开通被处罚企业“信用豁免申请”服务和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一口申报”渠道,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便利;对受疫情影响产生的企业、个人延期还贷等失信行为,由银行等机构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分类采取针对性纾困措施,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对于已报送的予以调整、依调整后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转自: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