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长安大剧院 > 京剧戏曲知识 |
|
|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清末业余昆曲唱家俞粟庐创立 |
|
|
时间:2025.05.04 网站管理员 点击:15次 |
|
|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清末业余昆曲唱家俞粟庐创立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是清末业余昆曲唱家俞粟庐创立,后由其子俞振飞承继衣钵于艺事,更作全面的发展而成的昆曲、京剧小生艺术流派。俞振飞是近代中国戏曲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在京昆艺术实践、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俞派艺术,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唱法是俞粟庐和俞振飞父子从事艺术实践创造性的声乐成果,且在长期传播和教学演出活动中被文化界所公认。其创始人是俞粟庐,而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并作出贡献的则是俞振飞。俞粟庐宗法苏州叶堂《纳书楹曲谱》的唱派正传,专工清唱,但他广泛结交曲友和艺人,吸取各家的优点,把“清工”与“戏工”结合起来,再依照自己的实践心得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独具个性的唱法。俞振飞承继衣钵于艺事,更作全面的发展,进而粉墨登场,在舞台上与程硕秋、梅兰芳等大师联袂公演于南北各地。因此,“俞家的唱”不仅为行家所激赏,而且也渐渐地被广大观众所熟悉。 俞振飞学识渊博,能诗善画,其表演儒雅优美,倜傥不群,擅演冠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角色,尤以表演巾生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极富书卷气。俞振飞天赋佳嗓,大小嗓运用自如。演唱注重字、音、气、节,精研音韵口法,讲究吞吐虚实,发展了俞派唱法。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艺术特色 俞粟庐继承叶怀庭的唱法,并以深厚的文学造诣,追随韩华卿研习叶氏唱法近十年,复遍访南北著名曲社、曲家,交流探讨。研究昆曲的吐字、发音、运气、行腔种种理论和技巧,对唱曲艺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昆曲保存社同人所撰跋文概括其唱法特点是: 其度曲也,出字重、转腔婉,结响沉而不浮,运气敛而不促,凡夫阴阳清浊口诀唱诀,靡不妙造自然。 由于俞栗庐是继承和发扬魏良辅、叶怀庭一脉唱口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江南曲圣。 嗣后,俞振飞毕生致力于弘扬家学、并拜京朝派艺术家程继先为师,对昆曲须遵中州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俞派唱腔。俞派唱法于数十年间得到了南北曲界普遍的认同。 俞振飞天赋佳嗓,唱曲时注重“字、音、气、节”,创造了讲究声律、韵味的唱法,对京剧小生的唱法、念白、咬字、用气、运嗓,都有独特的追求,形成儒雅、秀逸,富于书卷气的表演风格。他精通诗词书画,擅长吹笛,在笛风、指法、随腔运气方面有很高造诣。俞振飞在70年的舞台生涯中,不仅把昆曲中边歌边舞的特殊表演手段带进了京剧,还将浓郁的“书卷气”引入京剧表演,丰富了京剧小生一行;同时又把京剧明快强烈的风格引入昆曲,促进了这两个剧种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书卷气是俞派小生的艺术特征。这种书卷气表现在舞台上,是儒雅俊逸;表现在演员自身,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俞振飞不论演哪一种类型的人物,演青年书生也好,演帝王将相也好,演寒儒穷酸也好,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流露出一种儒雅、高尚的气质。立有立相,坐有坐相,不论从正面看、侧面看,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美姿,都十分好看。《玉堂春》中王金龙侧身看状纸以掩饰尴尬的姿态,《群英会》中周瑜与诸葛亮“对火”的动作,多么优雅,没人能及得上他。即使在《武家坡》中反串老生,也还是透着书卷气。 俞粟庐教俞振飞昆曲,只教唱,不教做。唱工是严父所教,做工则是名师传授。俞振飞十四岁跟昆剧艺人沈月泉学戏,二十八岁拜京剧小生程继先为师。周瑜的戏、鞋皮生的戏,就尽得程继先大师的传授。 俞振飞的小生,在唱念的声情、表演的气度以及动作的幅度、节奏上,处处区分人物之间豪迈俊逸与放荡骄矜、风流倜傥与肤浅轻薄的界限。在他的审美思想中,雅中求俗,俗中求雅,由此形成他表演艺术难以企及的高度。俞振飞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现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被称为“儒雅巾生”。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代表剧目 俞振飞演小生,尤以扮演巾生,表现儒雅清新的风格最为突出。他擅长演出的剧目,昆曲有《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荆钗记》、《太白醉酒》、《墙头马上》、《千忠戮》等;京剧有《群英会》、《奇双会》、《玉堂春》、《春秋配》、《断桥》、《打侄上坟》、《鸿鸾禧》、《辕门射戟》、《红拂传》、《春闺梦》等。 京昆小生流派俞派流派传承 俞振飞的学生有百余人,蔡正仁、岳美缇等颇得俞氏真传。 蔡正仁师承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及沈传芷、周传瑛等名家,工小生,尤擅官生戏。其噪音宽厚明亮感情真挚,唱做俱佳。 在剧坛被誉为“小俞振飞”、“活唐明皇”。 岳美缇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师承俞振飞、沈传芷等名家,表演风流潇洒、细腻,格调素雅清新,富有俞派小生所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其门下弟子有黎安、翁佳慧、胡维露等。 |
|
|
|
|
|
|
|